在大学里(三)——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不想长篇大论地说多读书的意义,我也不知道怎么说能让大家觉得它真的有意义,我还是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我的故事。

如果要给我喜欢看书的习惯找一个原因,我想这是得益于我的母亲。妈妈是个喜欢阅读的人,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书籍贫瘠的年代,她也还是看了很多的书。从我有记忆起,家里就总是有书桌和书架的,做完家务的妈妈总会捧着一本从各处借来的书孜孜不倦地读着。我想也许是这样的场景在年幼的我心里的印象太深了吧,所以从小就自然的觉得“书”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很有限,那时很流行的儿童书是成套的《故事大王》、《唐老鸭和米老鼠》……书在20多年前的那个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元的年代是很奢侈的东西,可是妈妈每个月都攒下一点钱,给我一本一本的把书买回来,前后大概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我有了全套的上述故事书。后来妈妈有一段时间在学校的图书馆工作,对于她、对于我这都是大大的便利。那段时间妈妈给我借来了图书馆里所有的童话故事书和神话传说书,《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意大利童话》、《丹麦童话》、《桂林山水的传说》、《人参娃的故事》……我统统都看完了,通过这些我接触了东西方不同的风土人情,了解了祖国各地的神话传说,书籍已经开始为我勾画了神奇的世界。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已经没有童话书可看了,开始无聊的翻看妈妈看的书,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关于寻宝的小说,从头看到尾,我随着故事的发展紧张、害怕、激动……从那起,我喜欢上了小说。看课外书的第一个阶段一直看到高中二年级,从金庸到古龙、从琼瑶到三毛、从郑渊洁到卫斯理……我的视力也从正常看到了300度近视。妈妈从不干涉我看课外书,只要我完成了学校的学习任务,其他的时间我可以自己支配,我有想看的书可以向她要,她会想办法帮我借回来;如果妈妈看了某本书很好,也会推荐给我看。直到高三要考大学了,妈妈严肃地跟我谈了一回,为了集中精力备战高考,我们达成了为期一年的“禁书”协议。上大学以后,课外阅读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进入到第二个阶段,那时每天上完课,我就跑到学校附近的书店看书,经常是一直看到吃晚饭的时间,最长的一次看了4个小时,很多当时自己喜欢的或者热销的书都是这样看完的。直到上研究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学校图书馆的好处,于是泡图书馆成了我那三年的大爱,在图书馆里发现经典的、新上架的书籍是我一直热衷的活动。就这样看着读着,我慢慢知道了自己的阅读兴趣,知道哪些书是值得阅读的。

现在,我还在看,除了专业书和工作用书,我还是看得很杂。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让大家模仿我的阅读方式,只是希望同学们明白,阅读需要积累、需要过程,只要你开始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任何时候都不嫌晚。通过阅读,我了解了许多未知的世界;通过阅读,我神游了无数名山大川;通过阅读,我结识了众多良师益友;通过阅读,我增长了诸多阅历见识……阅读的成果都是无形的,在我写作文得高分的时候我看到了它,在我与他人侃侃而谈的时候我感受了它,在我通过综合能力考试的时候我借助了它,在我为自己解答人生问题的时候我运用了它……于是,我愈发的热爱阅读。

我想,很多我的学生在上大学以前或者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请你们从现在开始吧,从好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开始,专业书、文学书、期刊、报刊……图书馆可以提供给我们许多许多。我欣喜地看到,有一些同学已经在图书馆的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开拓眼界。阅读不只是看故事,阅读是需要想象的、思考的、牢记的、运用的……这样的阅读才是能发挥作用的阅读,如果只是看一热闹、图一乐,那看电视就好了。我想,只要大家尝试认真的阅读,你们就会理解下面三句话:阅读使人渺小,阅读使人谦逊,阅读助人勤奋。

最后,本来最后想给大家推荐几名作者和几本我喜欢的书,甚至我在家都列好清单了,可是写到这里我改变了主意。你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喜好,我还是不要过多影响为好,以免你们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如果有想交流的同学可以给我留言,或者在qq上沟通,希望与你们一同进步。

(共1493字) 阅读全文(319)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发表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