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所以为什么活和怎么活就贯穿了我们的人生主线。为什么活是人生目的问题,怎么活就是生活方式的问题了。
其实学习与人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学生学习的两大基本问题是毕业和发展的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三个内容就成为贯穿整个大学学业生涯的主线,如何解答好这三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学业生涯的质量。
我喜欢问大一新生大学的学业目标,有的同学坦率的告诉我为了毕业证而学。每每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也会坦率告诉他这个目标很难实现。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目标在日常生活里容易被分解换算成“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子目标,实际工作中,我看到了多个带着这样目标的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定格在了59分。中国有句古话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道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
看来为什么学是一个大问题,是整个学业生涯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谈学习内容和方式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关于学习成才的目标,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阐述的特别清晰,他认为大学生成长目标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习知识;第二层次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层次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层次是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第五层次是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这五个层次层层递进,是一个目标体系的组合,对在校的各位同学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胸怀天下,才能志存高远,少年周恩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志,所以才成就了一代为人;恢复高考的那一代大学生为建设四个现代化而读书,所以才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功伟业;看来作为新新人类的我们,应该建立更为高远的学习目标。
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之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功利化和程式化的学习。十几年的应试教育模式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但犹如汽车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飞奔,太在乎目的和路线,反而容易忽略到路边的风景,即使快速浏览到了路边的风景,同样是错过了层峦叠嶂的丛林。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一些985高校正在打破低年级本科专业的界限,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其根源就是要解决学习的功利化和程式化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每次记者招待会上都能引经据典,而这些诗文都在教科书之外,据总理自己介绍,都是在大学学习阶段利用刻苦的专业学习之余看的,可以说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学习的典范。
怎么学是前两个问题的保障和关键,善于创新而不善于坚守是青年人的共性特点,对于我们大家可能也是概莫能外。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苦苦摸索,现在只是知道学校太阳石精神中的“朴实无华、坚韧顽强”的思想,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大有启发的。
细细想来,这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的确很纠结,学习目的是内容和方式的根本,学习内容是目的和方式的纲目,学习方式是达到目的学好内容的保障。从这个角度上看,过好我们的大学生活,态度要端正、不能太功利;作风要扎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目标要高远,别总想着自己曾经很不如意的看似很大其实很小的那点儿事。
(共1138字) 阅读全文(251) | 回复(1) | 引用通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