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的思想过程
从2014年到2015年是经历丰富的一年,我作为辅导员终于突破了个人世俗观念的禁锢,学会了痛快的生活,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争取不留死角,以前追求方圆的学生工作方式名曰不得罪人,但是受苦的还是自己,多年经验的积累让我的工作方式产生了质的转变,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果。
回想我在民办学院的辅导员工作,思想历程大体上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2006年开始工作到2007年刚能积累点经验时,在适应工作岗位之后,明白了民办院校辅导员的现状时,我除了认真工作,其他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尤其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一直左右着我的思想,那就是:“大学辅导员不需要要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体现不了我的价值,我们要管的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参与学生活动,为学生做大学生人生规划......”等,但事实却是我不断地遭受着尴尬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尖锐矛盾的折磨。
第二个阶段,2008年前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一直很自卑。我放弃了两课教学的任务,只想低调的当一个无人知晓的辅导员,只想完成一些鸡毛蒜皮的行政管理工作。那时很多事实一直敲击着我:现代的大学生懂的东西很多,他们的世界风生水起,甚至比我们辅导员走过的地方还多,对于大好河川、各地风俗比我们还通晓,他们穿过的衣服、吃过的美食我都没听过,他们在网络上的日常用语,使我感觉自己是老古董。我就是象牙塔里面出来的普通的理论工作者,这些纸上谈兵的本事如何能去引导走向复杂社会的小精灵们呢?!说得严重一点,从大学毕业至今难道不是因为惧怕社会、躲避社会,最后来到了人际环境更单纯的高校里么?我们有什么本事来指导现在的大学生呢?
这段时间我一直是无奈的应付着工作。实在无法接受大学辅导员从事大爷大妈的工作,一会去查学生寝室卫生,一会上课查迟到,做一些无用之功。虽然成天忙碌,但根本无法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完全不是我喜欢的辅导员工作。大家做什么样,我就做什么样,面对领导的批评也是睁眼闭眼的,脸皮越来越厚,越来越找不到事业感了。
第三个阶段,从2008年末到2014年,我换了一所学校,来到了现在的学校,依然是民办。但是我开始认真执行我不完全认可的更趋向于高中的管理制度了。年龄的增长让我看清了民办学校的难处和现在中国民办教育的现状,我还没有找到民办院校更合理的管理制度,我也不再埋怨民办院校前辈们的种种了,更好的做法就是认真去执行,因为换位思考之后,穿越时空换成是我,也不见得能更好。我现在能把自己从牛犄角里面解放出来了,不再纠缠于谁是制度的牺牲品了,我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基本能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现今阶段,经过了2014年—2015年的重大转变,我在管理上更加大胆了,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了,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我开始有的放矢的工作,让犯错误的学生无地自容,利用评优评先的机会让班干部更加努力的工作,让犯错误的学生感谢我的教导、配合我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敌视。我进入了能够抓住工作重点而不是焦头烂额的状态,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每天都有计划,累但是很有成就感。
当我的工作方式走上了另外一个台阶后,我更加享受校园的阳光和空气了,每天走在校园里都能感受到我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已经融入了周围环境的一种存在,非常顺其自然。民办教育在咱们中国的发展历史同国外民办教育比那是短暂的,各种不足也是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让我们陪伴着民办教育的成长一起长大吧。总有一天我们一定可以在民办教育这颗大树下轻松的乘凉。
(共1303字) 阅读全文(14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