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度重视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但对于高校贫困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就业时产生了许多超于一般学生地复杂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地毕业、就业,所以对贫困生就业时进行相对应的心理辅导是有必要的。
一、掌握贫困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心理
贫困生是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庞大是指由于高校的扩招和学费的上涨,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特殊是指:这些学生与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相比,自身有许多的不利条件,如: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艰苦;有的来自城市低收入家庭,父母双双下岗,经济拮据;很多学生上学背负高额的贷款、心理压力巨大等。
贫困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压力,往往较早的表现出一种尽快工作的心理,他们希望受到社会的认可,减轻家庭的负担,早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当毕业来临的时候,他们比别的学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关注市场的就业导向,积极收集用人信息,很务实的针对,就业的经济收入、地域、工作环境做出全面的考虑,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大多数贫困生由于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对于工作的薪酬待遇,表现出更高的现实需求。上学时他们往往选择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来缓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
求职就业对于每一位面临就业的学生来说,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而贫困生的心理情况表现出更多的复杂多变性。他们一方面对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充满憧憬,一方面又往往因在一次次的求职失意中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茫然失措。他们明白求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却难以从求职失败的悲观情绪中解脱出来。他们告诫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机会,争取取得成功,但现实往往使他们倍感压力,抱怨的激增增加了他们更多的负面情绪。这些复杂的心理体验使许多毕业生产生了不良的心理状况甚至心理障碍。
贫困生在毕业时承受了更大的经济负担,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还面临着学费还贷的问题,经济能力十分有限。但目前就业市场的求职成本过高给贫困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大量的求职资料需要打印,还有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的路费、门票。为了应和就业市场,许多学生不得不考取大量的资格证书,而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有些用人签约还要交纳“抵押金”、“按金”,面对高额的费用,许多贫困生不得不放弃了岗位。
二、积极引导贫困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志存高远,教育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的成长和需要与国家、集体的利益相结合,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到基层去就业,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胆魄和能力。树立更加高远的人生规划,真正为发展祖国的经济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个人品德和修养。某些贫困毕业生弄虚作假,为了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他们往往制造虚假材料,增加自己的就业机率。在面试时,夸夸其谈,吹嘘自己,在工作中挑肥拣瘦,斤斤计较,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我们要教育他们,多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自身吃苦耐劳,朴实真诚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为用人单位所欢迎。用人单位不会对贫困学生就业有任何的歧视,不是看毕业生的出身,而是注重素质、能否为单位带来效益。
有的贫困生太看重经济利益,拜金思想严重,眼前只有工资待遇。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考虑能否发挥自身的专长,能否做出更大的成就和贡献。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创造价值和财富,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而不是用非法或违法的手段获取,沦为金钱的奴隶。
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就像经历了一场考验。许多学生产生了病态的心理状况甚至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进行防治刻不容缓,贫困毕业生是特殊的群体,针对他们的自身情况,有目的、有方法的对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最好从个体入手,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还可以开展大型的心理健康讲座,针对普遍问题,如自我的客观评价、如何调节自身的紧张情绪等进行教育,稳定学生情绪。
我们对一些贫困毕业学生做了SCL-90人格测验筛查,结果显示,贫困毕业生普遍反映出性格内向,人际交往敏感,情绪易焦虑等人格特点。这些人格特点更多源于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鼓励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针对自身的兴趣、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职业目标,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善自身性格缺陷,为顺利毕业,打下好的素质基础。
三、协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
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指导贫困毕业生在诸多的就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直是我院的研究要点,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院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提高。强化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信誉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使贫困毕业生有较强的实力参与竞争。
有目地的为毕业生组织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的培训讲座。例如:如何做好求职材料,面试注意的技巧方法等,要引导贫困毕业生保持成熟冷静的心态,懂得用人单位看重的不是毕业生外在的东西,而是个人内在的能力。开设大学生礼仪课程,学会表达,学会推销自己,培养大方得体的仪态、与人交往方面技巧等综合素质,使学生能主动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开设网上就业信息平台,随时在网上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创建更广阔、更及时地就业机会。关心他们的求职情况,除了开通校园热线,还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门的咨询板块,随时接受他们的咨询,提供热情、到位的服务。对于就业政策进行积极的宣传,解除学生的疑惑,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形成全方位、立体的就业信息网。
对优秀的贫困毕业生,学校要给与积极推荐,力求争取用人单位给与优惠措施,比如对于紧缺专业和优秀的贫困生就学期间所欠的贷款,单位可以一次性无偿地偿还。此外,要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保障贫困生享有最起码的平等的就业权。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决定了贫困生能否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发挥个人价值。以心理资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对贫困生开展就业心理辅导,通过培养贫困生的就业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来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帮助贫困生成功就业,避免因就业问题产生的各种心理和社会问题。
(共2938字) 阅读全文(9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