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恢复高考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成绩显著。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人数猛增, 据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 截至 2011 年 5 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 2101 所, 普通本科、专科在校生人数超过 2144 万人。与此相对应,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这是国家政策中第一次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其后有大量涉及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出台。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从这些文件或政策的颁行中, 不难看出国家及相关部委、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学生, 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在提高还是下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术研究的主题。2011 年 5 月, 在中国期刊网以“大学生”和“心理健康”为主题词搜索发表的文章发现, 1979至 1990 年 12 年间共发表论文 156 篇; 1991 至 2000年 10 年间, 共发表论文 2019 篇; 2001 至 2005 年 5
年间, 共发表论文 5411 篇; 2006 至 2011 年共发表论文 16956 篇。可见, 近 5 年间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比之前 20 多年的总数还多。 在诸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简称 SCL-90)是重要的研究工具。在中国期刊网中, 以“大学生”和“SCL 90”为主题词进行搜索, 发现近 5 年来, 共有
1139 篇相关研究, 其中硕士学位论文 166 篇, 博士学位论文 1 篇。SCL-90 由 Derogatis 等(Derogatis, Lipman, & Covi, 1973)编制, 含 90 道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等方面描述的题目, 用于测量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 9 个因子。被试依据自身状况就每个项目描述进行 1~5 的五级自评, 得分越高表示理问题越严重(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1999)。其记分指标一般有总分(90 道题目得分相加)、总均分(总分除以 90)、阳性项目数(“有症状”的数量, 一般以因子分≥2 或≥3 为标准)和各因子得分。这些记分指标中, 应用最多的是对量表 9 个因子的描述统计指标(各因子均分、标准差)。1984 年 SCL-90 第一次介绍到中国(王征宇, 1984), 用于对精神症状的研究。1986 年, 金华、吴文源和张明园(1986)通过对全国13 个地区、不同年龄组正常成人的取样, 制定了一个包括 1388 名正常成人的常模(表 1)。当前多数以SCL-90 为工具的研究均以这 1388 名正常人或其中包含的 781 人的青年组(18~29 岁)得分为常模。自此, SCL-90的使用范围逐步从精神科病人扩大到正常人群, 其测量目标也由精神症状扩大到心理健康领域。1990 年, 季建林、夏镇夷和徐俊冕(1990)对上海市三所大学化工、卫生和机械专业的 547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发现大学生 SCL-90 得分均高于青年组常模。
虽然当前有许多研究应用 SCL-90 量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查, 但是研究的结论却矛盾重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大学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 是高危人群, 并通过研究证实 SCL-90 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 1986 年正常人常模(焦玲艳, 张华伟, 陈景武, 2007; 黎文静, 2009; 尤方华, 林静, 2006)。甚至有资料表明, 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疾病的高达30%左右 , 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的社会群体 (王河 , 2005)。如周爱萍(2010)发现, 当前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高达 23.79%。然而, 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大学生总体心理状况良好, 并通过调查证实 SCL-90的某些因子得分显著低于 1986年正常人常模, 尤其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4 个因子
(共1454字) 阅读全文(7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