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辽宁红色文化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

“印象辽宁”之红色文化三下乡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考察

——建筑学院“为梦想筑造可能”团队三下乡活动总结报告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校团委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社会实践长才干,激扬青春筑未来要求及活动思路,我院于2016年8月25日起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新山、学管院长潘冬、团总支书记张曦予及两名辅导员共计5名教师同10名学生干部,开展“印象辽宁”之红色文化暑期实践专项行动前往丹东开展为期2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我院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地丹东,开展“印象辽宁”之红色文化暑期实践专项行动开展印象辽宁之红色文化考察重点挖掘并整合省内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印象辽宁专项行动方面着手。全方面的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学校“三全八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学生。

25日早上我们一行15人身穿我们标有建筑学院字样的系服从苏家屯前往辽宁省丹东市,第一站,我们到达“辽东第一村”之称的丹东凤城大梨树村进行参观学习。学习毛丰美敢于担当、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认真学习“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

随后我们前往断桥,是鸭绿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1941年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洲国和朝鲜当局建造“清城桥墩”,全桥总长709.12米,桥面宽6米,设22座桥墩,计21孔, 于1942年建成。1950年10月19日,当时被任命为赴朝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身边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从这座桥奔赴朝鲜战场。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6批次、30余架次飞机轮番轰炸,清城桥断裂了,断裂成了永远的断桥。 断桥西边的我国境内已将断桥开辟为旅游景点,而对面朝鲜的桥面至今没有修整,保存着战争时期的创伤……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的紫铜巨扁上的"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为迟浩田题写。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

最后我们放松心情参观了锦江山公园,登高远眺,可以鸟瞰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园中的"文化园"是一座可浏览丹东地方文化历史,观摩现代翰墨真迹。另外,“辽东解放纪念塔”和“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建在园内。全园分为5大观赏区,其中山水游览区花红柳绿,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有序,山中松柏、紫杉、樱花和银杏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学生在大自然的洗礼下感受着历史文化的熏陶。

第二天我们来到红色基地虎山长城,建于公元1469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山顶敌楼是虎山长城的制高点,一座空心敌楼,在这里可以俯望虎山长城全景和鸭绿江中朝两国的界河,在那里树立着中朝两国的界碑——中国一号碑。历史的记忆历历在目,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在祖国的边界合影留念,记录着庄严而神圣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长城后,我们游船来到了中朝边界最近的一步跨,也见到了当地的朝鲜士兵,看到了朝鲜边界人民生活的情况,甚至他们依然保持着我们国家80年代生活的面貌。

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更多的了解辽宁红色历史风光,缅怀逝去的历史前辈。此次活动广泛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活动覆盖面广、活动实效性从中我们深刻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加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共1521字) 阅读全文(3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