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自我教育规律 勇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适应自我教育规律 勇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在谈这个主题之前,我想说点题外话。最近因为迎接评估脸上鼓出了很多豆豆,整天看着我脸上的豆豆真的很烦心,总是想挤破,但是我还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了之后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我的脸会成为地图,坑坑洼洼,盆地和高山、甚至深山老林都会出现,又会开始后悔自己不应该碰那些小豆豆应该让他们顺其自然的成长,自生自灭。其实小豆豆往往是内分泌失调造成的,外在的物理作用根本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肯定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可以调节身心,或者等火过去了,自然而然就会消散,根本不会留下这么多的疤痕。

所以这一次我决定,让豆豆自生自灭吧。这跟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个道理。联想到学生的教育工作,如果把每个出了问题的学生,当成脸上的小包包,看着学生出问题就生气,就去批评教育,就去连骂带损,甚至处分开除学籍,其实就好像看见了包就挤一样,最后学生也不接受,还分裂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严重的还有跟老师闹翻脸的,就像脸上的疤痕一样,成了永远无法修复的伤痛。

学校的教育工作实际上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格对人格的影响,针对这个规律,我们教育者需要做许多功课包括心平气和的面对学生的失误,让学生有反省的时间,有自我教育的过程,需要制造一定容忍的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工作仍然无效的情况下,再“动手术”也不迟。这个规律的把握才是内在本质的把握,反而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育成才的过程中,不仅成为良师,也能成为学生益友。

所以学生的成才往往是一个自我教育、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有许多的学生会固执己见,几个月甚至几年也不见得想明白一个问题,就像我的一个学生某玲,从在校时的助学金评选到毕业后的打工实践,很多的事情她都会认为是别人对不起她,应该为她付出,生活中充满了委屈与抱怨。助学金评选中她认为自己是最贫困的,选优秀团员她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评选励志奖学金她认为自己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处男朋友她觉得付出很多,在饭店打工她违约在先,却报警状告老板不给她工钱,毕业领了毕业证者必须离校,她认为学校不让她再住上几天就是无情无义的,男朋友跟她分手,她认为男友欺骗了她的感情,到男友的单位去闹事,认为必须给他点教训,男友报警了,辅导员找不到她本人,通知她的家长赶紧接她回家,她认为辅导员是多管闲事了……,林林种种的事情,你会发现某芳的思维方式很偏激,总感觉天下人都对不起她。我不知道某芳到底经历了什么,但是她的家庭经历给我很多启示。家中三个孩子,她是最小的女孩,上面有两个哥哥,从小哥哥就让着她,什么都依着她,父亲母亲也惯着他,这样的生活经历,明显昭示着一个规律,我看上的非我莫属,谁也别想抢,就像某芳在争取励志奖学金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不是我的我也不争,是我的谁也别想抢走。关键是她会用她自己的标准来规定什么东西是属于她的,这种人生观让她周围的朋友一个一个离她远去,成了病态的孤家寡人。说到底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自食恶果吧。还有一些学生从小到大受着周围消极的思想包裹着,无法用积极世界观教育自己。公维明的姑娘小的时候嫌弃自己父亲的职业低贱,难道她是出生就懂得虚荣的么?消极的社会环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教育的规律是主观世界的自我教育,无论父母还是学生都必须遵守,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要舍得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孩子也必须要适应家长的狠招”。我记得一个母亲,30多岁得到一个孩子,宝宝非常淘气,但是舍不得说一句。有一次,就在她去厨房几分钟的功夫,孩子把刚刚拿到手的酸奶弄得床上到处都是的时候,她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但是运足了气大吼说到一半“宝宝……”,语气来了一个大转弯,温柔的说了下半句“你实在是太淘气啦”,因为她看着孩子的表情实在下不去嘴啊。自己总结说“一物降一物啊,我家宝宝收拾我一来一来的”,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都是这么被纵容长大的,真正的教育是“痛苦伴随着快乐的”,家长痛苦,孩子也会痛苦,但是成长起来了就会享受快乐了,就像修理一棵树苗一样,不能让旁枝末节长得太茂盛,人才生长的规律跟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规律相似,培养人才要削掉旁枝末节的毛病,培植果木是削掉优势生长顶端。好好看看这些任性的孩子吧,违背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始终要作用在自己孩子和自己身上,无法逃脱,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所以首先大人的主观世界是最需要改变的。

主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人也不在少数,一些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孩子,他们会自己判断外界事物规律的好坏标准,在成长过程中,掌握了人类成长本质的规律,学着用积极的观点来引导自己,摒弃消极的思想观念对自己的影响,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访”。所以作为大学生能够有机会自我教育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来适应外界环境,调试自己健康的内心,是十分幸运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中得到的认识,可以通过学习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来得到更高级的认识,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改造主观世界的方式。不同的人选择的路肯定是不同的,固执己见的人必须要付出代价,会走许多的弯路,才能认识外界的规律进而改变自己,但是有许多聪明谦虚的人,会站在巨人的肩旁上看问题,会及时吸取有能力人的能量为己所用,就像苏妲己吱溜他人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修行功力一样,会利用他人的宝贵经验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不断增长自己的精神财富,在适当的时机转变为物质财富。

总结起来,无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要不断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适应自我教育和他律教育的规律,掌握主观世界成长的规律,适时地调整措施,才能事半功倍。

(共2067字) 阅读全文(37)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