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和主动性。其中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可以鼓励大学生主动投入社会,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让学生早日认识社会、熟悉社会的运行章程,接受社会实践活动的考验。考核形式主要采取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主要通过实践讲解及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该能力的培养,每学期开展四次活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工程,提升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育人成效。
一、社会服务课程实施目的
1、通过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开展实施,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
2、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并在组织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3、学生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信息处理、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二、社会服务课程形式及授课内容
为提升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特设社会服务课程主要分为八个项目,分别为:核心内容了解社会服务理论;优秀志愿者素质培养;做合格公民的责任;志愿者服务(走进环卫工人);社区的社会意义以及服务性人才的培养;社区清扫活动;社区服务锻炼;志愿者服务(走进老年生活)。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服务锻炼,建筑学院团总支书记张曦予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前期具体的策划,并在班级为学生们讲解了此次活动的具体安排:
1、本次参与活动的有三组学生,每组10人。
2、以小组为单位,选出组长,分为带队到社区分别开展社区探望孤寡老人、社区小广告清除、社区环境清扫活动。(此项活动三组学生成员均在一个社区开展活动,同时指导教师每组活动都参与)
3、第一组:前往社区探望社区内的孤寡老人。首先拜访了社区的居委会,并且与他们沟通了一些关于社区内的孤寡老人的问题,后专门去社区的郑爷爷家拜访了他们,也为他们带去了一些礼物。“郑爷爷和郑奶奶是60多年结发夫妻,可是家里却没有儿女,家里日常生活中只有两位老人,日子过得很普通,人老了只是求得自己的家圆圆满满,有个人能唠唠嗑说说话。近距离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生活,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要求,培养同学尊老爱幼的习惯。第一组成员在教师全程陪伴参与指导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普遍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孩子要以孝为先,多陪父母、家人。活动开展后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每个人都希望能让这股爱的火焰继续的燃烧下去,让它能够得到传承!
第二组:安排了清理社区里的小广告,第二组成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小区里的小广告被他们尽可能的清理了一遍。此次志愿劳动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继续延续并发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废弃物,从讲文明语言,模范遵守校园规章制度开始,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了解服务人员工作的不易,锻炼同学们的积极主动性,让同学能够自主的加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培养责任心。
第三组:组织学生清扫社区卫生,让同学了解到公民在社会中的作用,掌握社会服务理论的意义和深远影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把握好社会服务理论。了解社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让同学们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社区工作,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服务型人。使同学了解动手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让同学从本质上明确服务人员的辛苦,达到使同学们更加热爱环境的目的。
4、三组活动实施结束后,每组成员就各组开展情况每个人写一份总结,规整自己的收获。
三、社会服务课程考核方案
社会服务考核共分四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学生考核成绩采用四级分制记载。即优秀(90分以上)修满1学分,良好(75~89分)修满0.5学分,及格(60~74)修满0.25学分,不及格(59分及以下)修满0学分;不及格者,责视为本学期本项活动不合格,同学须进行补测。若下一学年成绩在90分以上者,可将上一学年成绩评定为及格;或后连续两学年成绩在良好以上,可将上一学年成绩评定为及格;或下一学年连续参与两次实践活动,成绩较好(由活动指导教师评定),均可将上一学年成绩评定为及格;四学期所得学分累计达到2学分者,予以本项活动合格;低于2学分者予以本活动重修,直至达到最低学分要求,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四、社会服务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践培养大学生基础素质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提升。信任、忠诚并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言行的自我约束与自觉规范;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与大学生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守法的公民。从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服务意识,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提升,从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热爱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学习意识;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群体相处,懂得如何处理好与群体的各种关系;解读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常见的心理误区,使大学生做好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使学生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顺利度过适应期。
(共2097字) 阅读全文(2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