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碎碎念

今天要说一些大家都扎心的话,因为现实已经发展到如此了。

思政课课堂不让学生待见的状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改革势在必行。

思政课管理和教学的结合是改革的趋势。只管不教或者只教不管的单方面行为都让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但是思政课如何改革辅导员如何更好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这是我们艺术类高校两课教学面临的改革难题。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第一,完善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身份的重合。这能解决教管不能结合的问题。具体是要求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都承担和具备授课和带班的本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谦民说过“做教师而不做班主任,还没有真正进入心灵的事业。”所以思政教师想方设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是思政课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必经之路;辅导员只能做管理而不能教书育人的话也容易滑坡到“保姆大妈”的级别,评论说“辅导员什么人都能做”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辅导员也必须顺应改革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总之教育管理双肩扛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未来必须要承担的任务。

第二,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辅导员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内容改革和形式改革是根本,试想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起来,一定会比一味的理论灌输来的有效。这是咱们艺术院校在专业课上一直坚持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中国特色的理论课之所以走到今天让教育制度和任课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原因是学生把理论当作天上飞的不能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大道理,所以31号令中强调教育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要跟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其实我们所有的思政教师都想做一个让大学生喜欢和认可的教育者,但是真正实行起来我们就会受到教材和制度的限制。即便如此,停滞不前早晚也是死路一条,老教师可以选择退休,但是更多新教师何去何从呢?实践教学是一条出路,结合授课大纲要求把辩论赛、分组讨论、参观访问、问卷调查、演讲比赛、原创小品比赛、创业规划比赛等等形式搬到课堂上,一定会思政课堂活起来,那么对于传统教育阵线的学生和教师就是一种双重的挑战。

思政部的陈主任提议说到辅导员可以把班会开到思政老师的课堂上去”,我的理解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辅导员可以发挥组织协调的功用开展课上课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哪我们就在哪”是辅导员工作的行动信条,作为政治辅导员无论是提升个人能力还是开展学生教育这个形式都是辅导员的机会。

说实话,辅导员招聘中并未在专业上进行严格的要求,真正具备讲课资格的也是为数不多;思政教师真正承担过辅导员或班主任身份的也是寥寥,授课水平很高但真想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很难。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其实就是想革命,革自己的命因为我们不能再躺在传统教育的大船上悠哉悠哉了,看着日新月异时代下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教育者的痛也是必须经历的,虽然会疼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共1138字) 阅读全文(39)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