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知识爆炸、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多读书。近年来公民阅读量逐年下降,这与人文素养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提高公民人文素养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问题。一个在文化方面薄弱的国家是不具备战斗力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起码不是优秀的民族。
大学生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更要对读书重视起来。而现如今大学生读书现状令人堪忧,读书的功利色彩过于强烈。很少有人能抽出时间非功利性的去读书,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一现象很普遍,它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并没有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当然,人文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从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满足渴求知识的欲望,努力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读书,最重要的还要思考并会应用,这就是“薄”与“厚”的关系。“薄”,即在读书时,应该吸收其中的营养,每读完一本书籍应该能够掌握该书的梗概和本书的大致内容,这样这本书在脑子里就变薄了;“厚”,即在读书的时候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或者在书籍上作注释与感想,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及思想有感有想,这样一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书了,在内涵上就变厚了。当然,如果要把一本书吃透,或者真正掌握这本书,更重要的还是要交流,这就是书友之间“互读”,即使是同一本书,根据个人经历不同,心得也会不同,通过交流,相当于从不同的角度读了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大地丰富书籍的内容。能够彼此交流不同的书目,还会有更多的心得。
有人说过“渔民在阅读海洋,农民在阅读大地,医生在阅读病人,气象人员在阅读天空。凡是用眼睛看到的、用心去体会的,都是在阅读。”我们不光要读“有字之书”,更要学会读“无字之书”。经常读书可以博闻强识,系统读书可以启智明理,我们的民族能够成为一个读书的民族,通过读书可以提升整个的国民素质,以期能够使我们的中华民族在根本上能够实现复兴。
青春时光,读书最好。让我们学会非功利的去读书,平常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坚持阅读经典著作,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去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
(共780字) 阅读全文(52) | 回复(0) | 引用通告(0)